提要:作为三农报刊的编辑记者,我们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幅员辽阔的农村大地,来自三农的新闻线索可谓汗牛充栋,选题不可谓不多,但什么样的选题离好新闻更近呢?中国新闻奖里的三农好新闻选题有何特点?本文作者以近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三农类作品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农新闻选题中国新闻奖
文/陈辉映
近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三农”作品均是旨在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评选出来的,这五届“三农”新闻作品较之以前更新、更炫、更有研究价值,借鉴其中的选题经验会对写出三农好新闻大有裨益。
据统计,这五届中国新闻奖中的“三农”好新闻共有111件,占全部语言类获奖作品的7.75%。经对这些获奖作品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以下七大方面是三农好新闻的选题富矿。
一、在时政中紧扣主题
新,是新闻选题的首要品质,但三农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对新闻主体的政策性有着很强的要求。中国有9亿农民、占国土九成以上的广大农村,关于“新”的选题很多,如何从中筛选、甄别出有前瞻性、紧扣时政大势的新鲜事物显示了一名记者对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深刻把握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近五届中国新闻奖中,几乎年年有这样的好新闻入选。
获中国新闻奖的《陕西日报》消息《长安近四千农户把土地交公司托管》,可谓在全国新闻媒体中最早最大胆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成功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12日刚结束,该消息就于23日在一版头条位置配编后见报。选题何以来得如此迅捷?原来,记者长期从事农业报道,新闻敏感比较强,一直关注着土地托管公司的运作情况。十七届三中全会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甫一公布,记者迅即开始采写。
无独有偶,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公共频道电视新闻专题《农民林开明的土地心结》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入选作品,比上一条新闻晚半个月。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记者开始确定采访对象,了解土地流转现状,播出稿对土地流转问题和实际状况有深度思考,提出的观点颇具前瞻性。
当本省区没有紧扣国家时政大局的选题怎么办?紧扣本省区时政大局也是不错选择。新疆电台广播专题《鸭洼坑村的“尕林子”》就是一例。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震惊全国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总结“7・5”事件教训时,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重点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新疆台不失时机推出了典型人物大学生村官侯贵林的报道,尽管此时侯贵林已去世近一年,但新疆台抓住其逝世一周年这个时间点推出,仍不失时效性。
对于新时期敏感问题,找到有效探索的成功案例,也是三农好新闻的选题。比如随着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民失地成为令政府头痛的敏感问题。如何解决?《黑龙江日报》的消息《走股份制经营之路让集体资产裂变式增值红星村失地农民成股东》就适时推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方式的样板――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红星村。
二、在成就中选择新颖
我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以粮食增产为代表的任何农业方面的成就都事关重大。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都不会忽略这些重大选题,甚至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
以黑龙江省农业成就为选题的新闻就是明证。2011年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有黑龙江电台的广播系列《粮安天下》;二等奖中,仍有同选题的黑龙江电视台消息《2010,北大仓跨越千亿斤》。两篇作品都是报道黑龙江年粮食产量超越千亿斤的新闻。之所以电台拔了头筹,得益于着手早,表现形式充分。早在2008年4月黑龙江提出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时,时值世界粮食危机开始大规模爆发。敏锐感觉到两个新闻事件间不同寻常的关系,黑龙江电台便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各粮食主产区,采访33个月,掌握了大量素材。2010年12月10日,黑龙江粮产突破千亿斤的消息一公布,编辑第二天起便在重点节目“早餐前后”中陆续播发了以《粮安天下》为主题的三篇系列报道。比起黑龙江电视台的单篇消息,优势巨大。
2012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有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直播《农耕之梦》,报道黑龙江粮食年产量超越老牌农业大省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消息及经验。有了上一年报道的成功秘笈,这次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更及时、周密,在新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独享美誉。可见,只要认准了好选题,充分开掘,以最佳方式展现,必有斩获。
农业、农民增收也是三农好新闻的选题源。第二十届一等奖作品、《石家庄日报》通讯《栾城草农敢闹海》和二等奖作品、《浙江日报》通讯《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第二十届三等奖作品、《浙江日报》《2009浙江农村人均收入超万元――成为中国首个突破万元省区》,第二十二届三等奖作品、《甘肃日报》消息《我省旱地小麦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膜覆土穴播技术为保障口粮安全提供科技支撑》,第十九届三等奖作品、江苏广电总台《养蚕史上的一场革命》,第二十届三等奖作品、《浙江日报》通讯《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等均取材于此。
三、在平淡中感悟精巧
以上两种选题的发现相对容易,因为从党政部门到新闻媒体的相关人员都认可、熟知,只是如何实现第一时间采访、第一时间报道、更精彩报道的问题。事实上,更多的三农好选题是淹没在众多的会议、材料以及司空见惯的日常事务中的。如何从中发现、遴选出三农好新闻的选题更显示出记者过人的新闻发现力。
有一篇巧妙反映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地方政府帮助农民工扛过危机的800多字小稿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大众日报》记者一直密切关注金融危机中的农民工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寿光市马上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两个月过去,登记却还为零。记者获知这一线索,既喜又惑。遂历半月采访得知: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并非易事,也绝非偶然,这不仅基于他们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更基于该市30年的发展积累。于是,以《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为题报出,成为全国最早反映金融危机下化解农民工失岗问题的报道之一。
从火车站的旅客身份及数量变化中能否窥测出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呢?能,但不易。《河南日报》记者童浩麟就有这样的本事,靠800多字的消息稿《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斩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从官员的只言片语中发现重大选题。《南国早报》以一篇《县委书记直陈统计数据漏洞》的消息稿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在一场救灾动员会上,记者听到县委书记批评灾情数据造假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好题材,不写惯常会议消息而刊发了这篇现场短新闻,抨击救灾中的不良做法,对纠正救灾作风功不可没。
四、在大事中发掘细致
2008年的大事件之一是汶川地震,农民工救灾英雄的新闻一下子拿走7个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获第十九届一等奖的是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新闻访谈《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报道了山东莒县十位农民的壮举。获二等奖的分别是《河北日报》的《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惜别郴州市民》、《经济日报》的《九峰村里那两排木板房》、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怀远四兄弟携带特种挖掘车辆,自费奔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抢险》、新疆电视台的《农民工买买提明的心愿》。获三等奖的分别是达县广播电视台的《70小时大救援》、长城在线新闻网评论频道的网络评论《“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这些选题的共同特点是群众性、连续性、真切感人。
2009年的大事件有新中国建国60周年和南方旱灾。《内蒙古日报(蒙文版)》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哈斯格日乐图的6座房见证草原60年的变迁》,选取完整保留在一个牧民家里的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修建的6处住房,展现了建国60年来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发展。南方旱灾,江西电视台的电视消息《江西:伏秋连旱凸显水利工程缺失》及时反映了水利存在的工程问题,荣获三等奖。
2011年的大事件有“走转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中连续播出的七集电视系列片《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获得第二十二届一等奖。《天津日报》系列报道《门前的路,为何如此坎坷――又进花果峪村》和贵州电台的广播系列《走基层・问民生――莽莽黔山行》获得三等奖。
2012年的大事件有“7・21北京特大暴雨”。这场大事件中,近60名盐城籍在京农民工挺身而出,自发组成救援队伍;记述冒着生命危险救出182名乘客的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专题《选择》荣获第二十三届一等奖。
五、在群众中发现典型
随着农民工越来越闪亮地走向社会前台,在三农好新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时期农民工形象。
“信义兄弟”是2010年的新闻热词。在兄长车祸去世后,弟弟如数及时发放民工薪水,诚信感天动地。第一时间获得并最快、最充分报道这一选题的《楚天都市报》斩获2011年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天津电视台和荆楚网同题作文,均获三等奖。
农民和农民工走上政治舞台、参与政治的表现,也是好的三农选题。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内蒙古电台广播消息《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还原了共和国总理直面农民人大代表的现场,有划时代意义。佛山人民广播电台《一个胡小燕,无法承载两亿农民工的期待》、贵州电视台“中国农民工”节目制作的访谈《成为农民工的代言人》都在农民参政议政之路上有里程碑意义。
新时期的农民工靠勤劳、担当、智慧赢得世人刮目相看,这方面的选题是好新闻的不竭源泉。在中国新闻奖的榜单里,有《新疆日报》的消息《新疆务工姑娘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有大江网的网络访谈《对话英雄农民工――向冷漠说不》,有《新牧民报》的消息《镶黄旗两牧民牵手大集团引资2000万元》。关注农民工生活状况的选题也很有价值。像中国工会网的评论《多方给力共同打造农民工文化的春天》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当然,普通农民感天动地的大爱之举永远是三农好新闻的独特选题。2012年,报道滦南县农村妇女高淑珍和志愿者十几年如一日,免费收教39个残疾孩子先进事迹的河北电视台和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均获得中国新闻奖。《承德晚报》通讯《世间大爱写就人性回归》,记述了农妇梁建红以博大母爱感化杀死自己独生子凶犯的故事,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
六、在平常中感受变化
农(牧)民生存状况的重大变化也是三农好新闻的选题库。一个地区,小至一个村庄,都可找到这样的选题。
当一个大的行政区域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走出一条独特脱贫致富路时,新闻工作者会用史诗般的语言进行记述,给后来者以启迪,获奖也是必然的。
宁夏西海固与甘肃定西、河西,合称“三西”,这里是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发源地,又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3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对“三西”地区进行扶贫开发,首开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这个选题里蕴含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新闻元素。新华社记者实地采访历时两个月,行程1.1万公里,在20多个市、区、县采访近200人,12易其稿,从这个地方性新闻题材中打造出具有世界意义的新闻精品。作品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与此有共通之处的是第二十二届获奖作品山西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右玉精神》,右玉县原为风沙漫漫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后18任县委书记棒棒相传,带领全县人民植树不止,打造塞上绿洲,铸就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右玉精神”。
除以上这样黄钟大吕式的巨作外,还有许多小区域生活改善选题值得称道。像第十九届《辽宁日报》通讯《四家村分红静悄悄》、第二十届宁夏电视台电视消息《穷沟沟出了首个亿元村》、云南电台广播专题《一个都不能少》、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广播消息《“居者有其屋”――甘南藏族自治州近4万牧民告别游牧生活》,第二十一届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消息《陡坡村通上了自来水》、第二十二届《内蒙古日报》的消息《牧民开始用卫星放牧》,第二十三届中国宁波网网络评论《“道德银行”:存入的是诚信,取出的是贷款》和《宁波日报》消息《余姚“道德银行”助好人创业――28个村200多农户凭道德积分获千万元信用贷款》,等等。当然,这些选题须在全国有典型意义。
七、在选题中关注民生
惠泽农民或损害农民利益的典型人和事也是三农好新闻的好材料。年年中国新闻奖都不乏这样的精品力作。
反映离开舒适的厅直机关工作,到情况复杂的小岗村做农民当家人并牺牲在岗位上的好干部沈浩事迹的三篇新闻作品均入选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其中,安徽电台的广播专题《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获一等奖,《农民...